2024年12月26日至30日,海洋可控震源项目在湛江北部湾海域成功进行了第三次海试,此次海试由实验室及吉林大学林君院士团队共同实施,标志着我国在海洋油气勘探装备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海洋可控震源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作为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专题重点项目,由实验室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中海油、吉林大学林君院士团队共同攻关,力争实现从一代电磁驱动震源升级至二代液压驱动,并增强震源功率。此次开展第三次海试标志着该类设备从0-1的研发突破上,又往产业化更进一步。
海试由湛江湾实验室、吉林大学林君院士团队、中海油湛江分公司共同实施,于北部湾开展地震勘探并采集数据,进行地震反演,增进对北部湾地层的了解和认识。本次海试数据由湛江湾实验室采集设备与中海油湛江分的采集设备共同采集,通过对比两种采集数据,进一步提高地震反演的精确度,减小反演结果误差。
海试前,实验室总工程师李绪深、副总工程师李雄岩及海洋绿色能源研究中心中心负责人方小宇一行来到装备出海前的调试现场,对现场仪器设备进行了最后的检查,并嘱咐参与此次海试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预祝此次海试顺利完成。
海试中,随着负责人一声令下,吊机将一对银色“巨兽”——接近8吨的海洋可控震源成功投放到预定海域。投放成功后,信号传输正常,设备表现出极高的稳定性和信号一致性。此次海试的成功,不仅验证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可控震源技术的可行性,还为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自主可控的技术保障。
目前,海洋可控震源核心技术仅被少数西方国家掌握,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勘探领域由于技术空白,不得不依赖从国外进口的勘探设备。这不仅导致勘探设备价格昂贵,还存在油气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制约了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勘探设备国产化替代成为我国加快油气开发、捍卫海洋权益、掌握能源命脉的关键。
为此,实验室李绪深总工程师和林君院士总结传统气枪震源存在的不足,带领各专业团队融合,持续研发,攻克了海洋相控阵可控震源控制方法、激震器-海水耦合机制、激震器与控制系统设计、海洋可控震源系统集成等多项关键技术,最终研制出本次海试的可控震源设备。相对现有的震源设备而言,海洋可控震源使用长时间积分累加的方式获取信号,频率和相位连续可控。同时海洋可控震源瞬间输出能量小,对海洋环境更友好,是新一代海洋勘探“绿色震源”。项目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9项(其中3项已授权),公开发表SCI检索论文17篇,为项目的示范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海洋油气勘探,海洋可控震源的应用前景还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CCUS方向以及移动目标监测等领域。此次海试的成功,将加快促进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自主可控,为我国挺进深蓝、建设海洋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撰稿:吕沛泓、孙月成、万肖箭;审稿:唐国云、方小宇、吴永鹏)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湛江湾实验室2025年新年贺词